【乡村振兴在青海】<br>“指导员”助力乡村振兴路


(资料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我们村紧紧围绕村集体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牢牢抓住畜产优势,大办牛羊育肥合作社,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3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2.9万元,被列为乡村振兴战略省级试点村。”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青海湖乡达玉五谷村党支部书记才太加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这要感谢我们村的‘指导员’啊!”

除了畜牧产业,“指导员”让村民感到欣喜的地方还有很多:土豆粉变粉条,蹚出一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打造出“金木耳”品牌,让村民群众吃上“产业饭”……

才太加口中的“指导员”,是海晏县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一项创新举措。近年来,海晏县依托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探索推行“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综合岗前培训和专业优势,先后择优选派17名“三支一扶”人员到乡镇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让他们在农村牧区广阔天地发光发热,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指导员”围绕强组织、兴产业、优治理、促振兴目标任务,协助村“两委”班子,走村入户抓调研、建章立制促规范、科学规划谋发展、发挥优势跑项目,帮助任职村增强了班子功能、促进了乡风文明、提升了治理水平、密切了干群关系、推动了产业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赞扬,赢得基层干部群众的一致欢迎和好评。

“能给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他们就信任我们、支持我们。”选派到金滩乡东达村的“乡村振兴指导员”杜尚钰说。

自2021年海晏县第一批“乡村振兴指导员”选派到村以来,他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提出多元化产业发展思路,成功指导培育了一批种植养殖产业大户,发展起了以粉条、蘑菇生产为主的当家产业,“搞活了”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致富之路,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最少的村都超过了20万元;并帮助2个村党组织,通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等方式整顿提升,使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显著提高,民风发生了质的转变。

“我们重点向乡村振兴示范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择优选派‘三支一扶’乡村振兴指导员,他们全部为高校毕业的大学生,理念新颖、文化素质高、精神力量强、充满干事创业的激情且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过程中的‘动力源’和‘助推器’。”海晏县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海晏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挖掘乡镇“田秀才”“土专家”,选派“三支一扶”乡村振兴指导员等方式不断激发乡村人才活力,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宏伟蓝图将一步步在海晏大地变为美好现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