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热闻】【一讲两稳三促·万名干部下乡】让乡村更美乡情更浓
村民们围坐一起认真听宣讲。西宁市湟中区委宣传部供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老吴,你现在养了多少只羊啊?收入咋样?”
“我养了300只羊,一年收入大概10万元左右。”
……
2月27日,天气逐渐回暖,西宁市湟中区田家寨镇鸽堂村一户农家院中,村民们正围坐在一起认真聆听驻村第一书记赵志沛宣讲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一问一答中,充满了对新一年的期盼。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将‘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放在了第一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大家要多种粮、种好粮……”赵志沛向大家讲起了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粮食安全的内容。
“党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让我们种田人更有信心,更有奔头了。”鸽堂村种植大户魏有莲兴奋地说,“这几年我流转了13公顷土地种植燕麦和油菜籽,今年我准备加大种植规模,合理调整种植结构,进一步做大做强种植产业。”
“土地承包到期后是否可以延长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还有哪些惠农政策?”“养殖牛羊,政府会有什么扶持政策?”村民们纷纷抛出自己关心的问题,赵志沛细心解读乡村振兴相关惠民政策,一一解答村民们心中的疑惑。鼓励大家要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融入乡村治理全过程,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者。
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变化、论政策、谈发展,回顾以前,展望未来。
“这几年村里真是一年变了一个样,一年又变一个样。”脱贫户刘贵生说。2017年依靠产业扶贫资金5400元,刘贵生和村里的10户贫困户开始了养殖之路。如今,刘贵生不仅脱贫了,还养了10多头猪,日子越过越红火。
“是啊。”刘贵生的话刚说完,村民赵国忠接过话茬,“以前村里的路不通,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远一点的更愁人,想要去镇上买点东西,14公里的路程开车得40分钟。”他说:“现在好了,硬化路修到了每家每户,我们要去哪里,开着小车,20分钟就到了。”
听到大家谈得热闹,十多年前嫁到这里的村民张志清也忍不住插进话来说:“谈起以前,那时我嫁过来,走的路全是稀泥巴,村里都是些土房子,基础设施建设也很少。”
张志清说着话都停不下来,“现在日子好多了,村里不但修通了路,进行了危房改造,还修建了3000平方米的村文化广场,我们晚上还经常去跳广场舞呢。”
“大伙说的都没错,咱们鸽堂村的群众,在党的带领下,靠着勤劳的双手,摆脱了贫困。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和安全管理,推动与沿线配套设施、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一体化建设。咱们村地处脑山地区,风景优美,现在我们就是要寻找新路径,因地制宜,重点发展旅游产业,让咱乡亲们的收入稳步提高。把党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赵志沛的一席话,引发了村民们强烈的掌声,大家纷纷叫好。
为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地落实。连日来,湟中区组织驻村第一书记、乡镇干部、青年志愿者进村入户。根据各村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面对面向村民宣传解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传递党的惠民政策,助力乡村振兴阔步向前。截至目前,田家寨镇共开展中央一号文件宣讲43场次,辐射群众6000余人次。
“为了更好地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我们把学习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宣讲模式,确保打通基层宣讲‘最后一公里’。”田家寨镇党委书记郭守荣表示:“我们以群众关心的‘小、微、细、实’等方面的关键小事为切口,积极引导村民种好粮食、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共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田园综合体小镇,让各类理论政策变成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让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记者手记: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走进西宁市湟中区田家寨镇鸽堂村,干净整洁的乡道,如诗如画的田间美景,清新的空气……不管是驾车行驶在宽敞大道,还是漫步于村落的田间小径,来过这里的人都会被这个美丽的乡村深深吸引。
很难想象,几年前这个村还是一个贫困村。经过脱贫攻坚战,村集体经济实现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茁壮成长,为该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序做好乡村振兴打下基础。
谈及鸽堂村基本情况,驻村第一书记赵志沛如数家珍,光伏产业、牛羊养殖、鹿养殖产业等发展路子,有效带动村民增收。驻村两年来,赵志沛见证了村里发生的巨大变化,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到村容村貌的整体提升,他打心眼里希望鸽堂村发展得更好、村民生活更富足。
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鸽堂村立即召开会议,组织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对于未来的发展,在与村“两委”干部交流后,赵志沛认识到要从“输血”到“造血”转变。在现有的基础上,乡村振兴、村集体经济的壮大,都需要依托可持续的产业发展。
“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硬指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个‘牛鼻子’,因地制宜,走出特色之路,为乡村赋能。在传统农业往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当下,发挥本土资源优势,探索旅游发展新路子,开辟增收新渠道。”赵志沛坚定地说。
目前,鸽堂村正在充分利用独特区位条件及生态资源优势,着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和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同时,把握地区农业优势,实现乡村农业产业振兴,带动乡村百业兴旺,美丽乡村建设稳步向前。
驻村第一书记赵志沛等人作为乡村振兴的“先行者”,实现村民增收致富的同时,积极带动周边农民投入新产业,展现出良好的产业前景。未来,随着鸽堂村基础设施等配套建设逐渐完善,便可以培育谋划更多产业项目,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相信通过一批批“先行者”的努力与探索,鸽堂村的特色产业会有更多可能,并以特色产业叩开乡村振兴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