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简讯:青海西宁:以“林长制”为统领书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相关资料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王瑞欣 报道)拆违复绿、见缝插绿、立体增绿……城市风貌与绿色形态交织相融。近年来,青海省西宁市以推行林(草)长制为抓手,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为引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现森林覆盖率与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双增长、生态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双增强,2022年末森林覆盖率达37%,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保持在61.2%以上。
一直以来,西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修复与保护,目前已全面建成市、县、乡、村四级林(草)长制组织体系,全市1619名林(草)长、4903名林草管护员,对537.53万亩林地、252.39万亩天然牧草地实现网格化管理。通过探索建立“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协同推进林草湿资源管护工作,“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长效管理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健全完善。
近年来,西宁市坚持构建分布均衡、功能完备、结构稳定的林草湿生态系统,科学编制《西宁市关于开展科学绿化实施方案》《西宁市灌木林保护修复利用实施方案》。通过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修复、南北山四期等重点绿化工程,完成国土绿化59.26万亩,其中营造林54.16万亩,草原生态保护5.1万亩,林分结构和森林质量不断改善,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大幅提升,青海省在林草领域率先开展碳汇试点工作,并积极申报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城市。
在加快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方面,西宁市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为引领,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目前已完成1处自然保护区和7处自然公园整合优化工作,划定面积占西宁市国土面积的20.45%。同时,深入推进湟水湿地生态教育、西宁自然保护地原生植物种质资源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打造自然保护地“两个示范窗口”和“四个基地”。不断加强自然保护地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的林草湿资源修复与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环境不断改善,自然保护地生态服务价值逐年提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西宁,生态美与百姓富已经形成了相统一的有机体。在西宁市林业和草原局的充分挖掘下,林草产业的资源优势不断凸显,林草产业结构得到转型升级。依托自然禀赋开展森林生态旅游,西宁市全年实现林业产业产值13亿元,青藏高原适生药用植物保护利用基地、大黑沟冰川遗址公园建设等项目,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不断注入丰富内涵。
下一步,西宁市将继续以林(草)长制为抓手,进一步压实各级党委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草原湿地资源主体责任,力争2023年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7.4%,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保持在60%以上,为建成青海省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区夯实生态资源基础。
关键词: 青海西宁以林长制为统领书写绿色发展新篇章